【常用回向偈之六】-介紹解說
【偈文】
願以此功德。莊嚴佛淨土。
上報四重恩。下濟三途苦。
普願盡法界。沉溺諸有情。
若有見聞者。悉發菩提心。
盡此一報身。同生極樂國。
願消三障諸煩惱,願得智慧真明瞭,
普願罪障悉消除,世世常行菩薩道。
這是一首常見的佛教迴向文,是佛教徒將自己所修行的功德,不只為自己,更擴大心量,迴向給所有眾生的發願文 。回向偈通常用於誦經、念佛、行善等功德圓滿後,以此發願讓善行產生更大的效益,並普及於一切有情眾生。
【譯文】
願以此功德:將自己所做的一切善行、修行所累積的功德(如誦經、持咒、念佛、布施等),作為迴向的資糧。
莊嚴佛淨土:這些功德不只為了個人的福報,更是為了莊嚴佛國淨土。這是一種更高層次、更廣大的發願,代表佛教徒希望以自身的修行來成就佛道,並將世界轉化為清淨莊嚴的佛國。
上報四重恩:報答四種重大的恩德,通常指的是父母恩、師長恩、國家恩和眾生恩。這是孝道和感恩之心的體現。
下濟三途苦:救濟三惡道(地獄、餓鬼、畜生)中受苦的眾生。這是大慈大悲菩薩精神的展現,願所有受苦的眾生都能脫離痛苦。
普願盡法界:普遍地發願,遍及所有世界、所有角落。
沉溺諸有情:救度一切沉淪在生死苦海、無法解脫的眾生。
若有見聞者:無論是親眼見到、親耳聽到,或以任何方式接觸到佛法或此發願文的眾生。
悉發菩提心:願他們都能發起追求佛道的最高決心。這份心願是希望所有眾生都能走上解脫之路,不只是短暫的幫助,更是究竟的引導。
盡此一報身:願意在今生結束、此世果報結束後。
同生極樂國:都能一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這是淨土宗信徒的共同願望,希望能夠在阿彌陀佛的淨土中精進修行,直到成佛。
願消三障諸煩惱:願義消除三種障礙,指煩惱障、業障、報障。修行人願消除這三種障礙,讓修行之路更加順遂。
願得智慧真明瞭:願能得到真正的、明澈的智慧,不再被無明和煩惱所遮蔽。
普願罪障悉消除:再次強調,願一切眾生的罪業和障礙都能夠徹底消除。
世世常行菩薩道:發願在生生世世的輪迴中,都能持續不懈地行持菩薩道,自利利他,直到成就佛果。
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