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常用回向偈之五】-介紹解說
【偈文】(文殊師利發願經)
願我命終時,盡除諸障礙,
面見阿彌陀,往生安樂剎。
生彼佛國已,成滿諸大願,
阿彌陀如來,現前授我記。
嚴淨普賢行,滿足文殊願,
盡未來際劫,究竟菩薩行。
出自《文殊師利發願經》,也是文殊菩薩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願文。
這段經文的意涵結合了淨土宗與華嚴宗的思想,是許多佛教修行者,特別是淨土法門行者,所誦念迴向的殊勝願文,表達了對往生淨土、成就佛道、普度眾生的宏大願心。
【譯文】
願我命終時:祈願自己在生命結束時。
滅除諸障礙:消除一切阻礙往生淨土的業障、煩惱和罣礙。
*這兩句表達了修行者希望在臨終時能心無罣礙,專心一意念佛,順利往生。
面見阿彌陀:親見阿彌陀佛,表示往生的品位高,得佛親自接引。
往生安樂剎:往生到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(又稱安樂國、安樂剎),那是一個沒有痛苦、充滿快樂的清淨國土。
生彼佛國已:在成功往生極樂世界之後。
成滿諸大願:在極樂世界成佛得道,證得佛果,圓滿一切普度眾生的大誓願。在淨土,修行者可以快速成就佛道,不必經歷漫長的輪迴。
阿彌陀如來:即阿彌陀佛。
現前授我記:阿彌陀佛在修行者面前為其授記,預告其將來成佛的名號。授記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儀式,代表了佛道的成就。
嚴淨普賢行:修持普賢菩薩的廣大行願,如十大行願。這是大乘佛教菩薩道的實踐精髓。
滿足文殊願:圓滿文殊菩薩的智慧大願。文殊菩薩象徵智慧,這表示在淨土中能成就無上智慧。
*這兩句顯示了淨土法門並非只是求自利解脫,而是結合了華嚴經所闡揚的普賢、文殊二大菩薩的宏大菩薩行,發願成佛之後繼續廣度一切眾生。
盡未來際劫:在無窮無盡的未來時間中。
究竟菩薩行:把菩薩的利他行願做到最圓滿、最徹底。這表達了菩薩道的無盡精神,不只求自了,更要發願度化所有眾生,直到未來世盡。
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