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謹言慎行』-觀音鸞訓

謹言慎行.jpg

甲辰年五月廿七期

本堂正主席觀音佛祖   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詩:

文章標籤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八識-佛學用語

八識.jpg

藏識,就是我們所做的善惡的種子,都藏在第八識裡頭。你種善因,就結善果,種惡因,就結惡果,所以又叫做八識田

佛法按照功能把心區分為八個部分來認識,即八識

八識」,可以分為以下四類:

文章標籤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『色相皆空』-觀音鸞訓

色相皆空.jpg

甲辰年五月廿期

本堂副主席二菩薩   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詩:

文章標籤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觀音鸞訓-【業力可畏】

業力可畏.jpg

鳳邑觀音堂主筆司三菩薩降:

詩:

貪婪不斬念頭偏,

文章標籤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五雷-道學用語

五雷.jpg

字是動詞,代表動作,是主動出擊,懲罰的意思,也包括了天上的打雷。是五行,代表五種物質。所以五雷也就是金雷木雷水雷火雷土雷金雷指刀劍、金屬、鐵器、車禍等。木雷棍棒、高處摔下、樹木壓住等。火雷指火燒、電擊、雷擊等。水雷指溺水、水淹、在行走中出意外、生病等。土雷指土埋、房屋倒塌、高處掉物等。

人幹了很壞的傷天害理的事後,一定會遭到上天用各種形式的懲罰。現今比喻遭到了巨大的打擊。例如:五雷轟頂、五雷轟身。


文章標籤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『咎由自取』-觀音鸞訓

咎由自取.jpg

甲辰年五月十三期

本堂正主席觀音佛祖  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詩:

文章標籤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性命雙修 -道學用語

性命雙修.jpg

性命雙修內丹學術語。在中國文化史上,「性命」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概念,早在《周易.說卦傳》中,就有「窮理盡性以至於命」的說法。後來,對性命作了不同的見解。儒家所謂「」指的是人性天性本性,而「」指的是運氣命運或者天命盡性立命為宗釋家養性聽命為宗;道家也講「性命」,如莊子把人所具有的素質叫做「」,把事物發展的必然性當作「」,煉性壽命為宗性命修行,這是道門延年益壽的基本功夫。在道門看來,是不能分割的,修行不能離開修命,因為心神身形,這是不可分離的整體,所以修身養性必須從整體上把握,這就是性命雙修的最基本意義。

修煉關键就在於以神為性以氣為命不内守,則為心意所拘;不内固,則為聲色所損;乃一身上品妙藥,重在不亡精;故修道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合道


文章標籤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內果外功 -道學用語

內果外功.jpg

內果外功:道果之深淺,乃由內果外功所累積而日漸加深,內果則靈性,乃靜定功夫;外功乃濟世渡眾,行善積德,是累積的功德。這一套內果外功的觀念,是道德實踐理論。

內果者,必須經行持「戒定慧」中而能達至,因而「戒定慧」必可生出信心,而達至「信願行」。倘若眾生欠缺「戒定慧」與「信願行」如此欲在人世間來成就必然是無法得之。然而在於自己所能行持的必然是將「六波羅蜜的種種組合」即是六度萬行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」必以禪定中成就內果,以持戒將本身的奇毛怪癖來改造,將內果來顯現,因而「禪定修持」亦是人世間不可欠缺的基本要務也!

外功者,在凡塵的眾生,因入於修持的過程中,正給予自己能行功立德,因此即累積了在凡塵中,種種的功德外功〉,亦由所累積的功德中能轉換業因業果的折磨。因而給予自己更是福報所具足的基礎。然而在人世間,必須要能行功立德才可具足福報福份福田之所享,更是可以減少困難來磨自己也!

文章標籤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觀音鸞訓-【靜工打坐】

靜工打坐.jpg

本堂正主席觀音佛祖降:

詩:

靜養元真結聖胎,

文章標籤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觀音鸞訓-端陽正氣

端陽正氣.jpg

本堂正主席觀音佛祖降:

詩:

端陽正氣自然生,

文章標籤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水有七善-道學用語

水有七善.jpg

老子説上善若水,水則有七善

第一居善地,一個人要像水一樣甘居下位,這是做人的智慧;

第二心善淵,人的心境要像水一樣深沈淵默、有深度;

文章標籤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『上善若水』

上善若水03.jpg

甲辰年四月廿八期

本堂正主席觀音佛祖  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詩:

文章標籤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觀音鸞訓-【多結善因】

多結善因.jpg

鳳邑觀音堂副主席二菩薩降:

詩:

心無罣礙自逍遙,

文章標籤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法界-佛學用語

法界.jpg

法界1.者諸法,者分界,諸法各有自體,而分界不同,故稱法界2.者諸法,界者邊際之義,窮極諸法的邊際,故稱法界3.者諸法,界者性之義,諸法在外相上雖千差萬別,但皆同一性,故稱法界4.一一之,法爾圓融,具足一切諸法,故稱法界


文章標籤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『心境兩忘』-觀音鸞訓

心境兩忘.jpg

甲辰年四月廿一期

本堂副主席觀音佛祖二菩薩            

詩:

文章標籤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