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八識】-佛學用語
藏識,就是我們所做的善惡的種子,都藏在第八識裡頭。你種善因,就結善果,種惡因,就結惡果,所以又叫做八識田。
佛法按照功能把心區分為八個部分來認識,即八識。
「八識」,可以分為以下四類:
前五識—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
第六識—意識
第七識—末那識(意根)
第八識—阿賴耶識(如來藏)
兩首偈語來說明八識的相狀和功能。
五識眼耳鼻舌身,心識能合又能分;末那傳達作使者,賴耶如山似海深。
賴耶幕後主人翁,指派末那作先鋒;心居中樞總指揮,五識活動如追風。
前五識必須結合第六識才能產生作用。心識可以和前五識結合在一起發生作用,也可以離開前五識單獨作用,所以偈中說「心識能合又能分」。
第七識又稱「末那識」,第八識也稱「阿賴耶識」。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造作了種種善惡業行之後,不會因此消失無蹤,而是形成一種勢力,經由「使者」一般的末那識「傳達」到阿賴耶識裡。無始劫來,這些善惡業力就像種子一般,堆積在阿賴耶識中,如山一般高,海一般深,當因緣成熟時,就會抽枝發芽,開花結果,即通過前七識現出行為,這種現象稱為「現行」。所以說:「末那傳達作使者,賴耶如山似海深。」
七識的「現行」都是由第八阿賴耶識裡面的種子轉生起來,因此我們又稱前七識為「七轉識」,稱第八阿賴耶識為「根本識」,而七轉識造作行為之後的「種子」,又儲存到第八阿賴耶識裡面。從這種往復循環「種子起現行,現行薰種子」的情形,我們可以得知真正在幕後運作的主人翁是甚深微妙、相狀難知的第八阿賴耶識,所以說:「賴耶幕後主人翁。」
第六識—心識的功能是廣緣一切諸法,有聯想、類推、比較等作用,可說是人體的中樞,它指揮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等五識,像追逐風一般的攀緣外境,捕捉眾緣。所以說:「心居中樞總指揮,五識活動如追風。」
八識,在瑜伽行派主張能認識外境或心境的八種功能。分別為: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、意識、末那識、阿賴耶識。其中意識和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五識並起外,並能對心境起認識作用。末那識是構成執著的心理源頭。阿賴耶識主要功能是貯存過去所造的業力。八識一方面是生起認識的心理功能,另一方面也是變現一切現象的主體。《成唯識論》卷二:「等流習氣為因緣故,八識體相差別而生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