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音鸞訓-『捨妄求真』
乙巳年六月廿一期
本堂副主席地藏王菩薩降
詩:
迷轉聲色坐難安,
法雨涓涓潤心間;
細細觀照根塵識,
捨妄求真度苦關。
示:累劫塵境擾心失本真,今生修學頓悟了無生,眾生混跡紅塵迷昧多生,不知常住真心本具,性體圓明清淨,卻用諸妄識迷轉於「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」,被外在假相所惑而失本心,誤認「六根、六塵、六識」為實有之物,故而一再流浪生死海中,翻騰不已,無有休止。
吾人只要細細觀照起心動念中之根塵識,其本質如聚沫水泡,又似夢幻般,都是無常、苦、空、無我,而「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」五根與「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」五塵,為心中現出之境界相,亦皆緣影,本無自性,從來是妄,所以一切因緣法所生,皆虛妄不實也!
五濁惡世,善惡交集,一切世界二元相對之現象,有始終、有前後、有生滅、有聚散,皆因緣和合而生;緣滅則散,念念因圓;念念果滿,身處塵緣紛紜中,無法了脫則永處三界,纏縛沉淪苦海無邊,果若識破人生無上妙法,認理皈真向道邁進,學聖賢、師古佛,修習「戒、定、慧」,滅除心中「貪、嗔、癡」,脫苦離淵方有期。
一切法無自性,得以隨緣幻現,而實修者信解受持,自淨其意,知緣起性空無所著,捨妄求真歸元處,善辨真妄於相離相,才能永斷無明,遠離顛倒夢想,入無為之道即解脫路也!
此示
註:
念念因圓,念念果滿:
“念念因圓,念念果滿”,這句話出自佛教,意思是每一個念頭都圓滿了,每一個念頭所結的果也圓滿了。它強調了念頭的因果關係,以及善念善行的重要性。
念念:指每一個念頭、每一個起心動念。
因圓:意指每個念頭的起因是清淨、圓滿的,沒有任何的煩惱、雜念或惡念。
果滿:意指每個念頭所產生的結果是圓滿的,收穫的是善果、福報。
這句話體現了佛教的因果觀,強調了念頭的直接影響力。如果我們能夠保持正念,每個念頭都能夠清淨圓滿,那麼我們所獲得的果報也會是圓滿的,生活也會充滿幸福和快樂。反之,如果我們常常起惡念,那麼所招感的果報也會是痛苦和煩惱。因此,這句話提醒我們,要時刻保持正念,善護念,才能讓生活充滿光明和希望。
捨妄求真:
捨棄虚妄、虛假的東西,追求真實的真理。
信解受持:
初機是信,我們若没有信,就不會想去解它,所以有智慧的人去了解,這叫做『信解』。
佛法需要信解,同時,不只是信與解而已,也需要「受持」,我們要「受持佛語」。受者,是領受。我們「領」,就是領過來,佛陀這樣說,我信受,我這樣接受過來。佛陀是這樣說,這樣教,所以我用很虔诚直心,將佛陀所教之法,我接受。所以,受者是領受之意,領教、接受,領佛陀的教育,我們好好地接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