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音鸞訓-『去除無明』
乙巳年六月初七期
本堂正主筆司三菩薩降
示:片刻有菩薩臨堂,諸子準備接駕,不得失儀之!
內門紫竹寺觀世音菩薩降
詩:
累世輪迴在無明,
法音廣佈渡有情;
知是空華無輪轉,
佛力加持道易成。
示:諸子道安!
當吾人以如來智慧深入覺觀,了知虛空中之花絮,來自於幻相與想像,毫無真實可言,是以並無生死流轉業力之存在,是故圓覺經云:「如來因地修圓覺者,知是空花,即無輪轉,亦無身心受彼生死,非作故無,本性無故。」
空花是幻相,並非空中有花,而是吾人一念心,幻無明、幻執著所生也!誤認虛空本質,以為空花有其生處,由此妄有、執想,才有輪轉生死,稱之為「無明」,亦為芸芸眾生生生世世輪轉不已之元凶。
既言「無明」並無實體,而愚痴者卻千思萬慮欲斷「無明」,一如空中本無花,何須千方百計來滅花?又如夢中之人入夢時,境中真有喜、怒、哀、樂,明明有六趣,夢醒剎那歸無,只留幻影,空空無大千。但夢境從何而來?夢醒又歸何處?其之真相,乃無所從來;亦無所去,諸法皆空也!
不見道者從「依他起性」而生「遍計所執」入無明;見道者從「依他起性」而見「圓成實性」得自在。夢中事本無事,如眾空花滅於虛空不可言說,無有定處。何以故?因無生處故,於無生中妄見生滅,至此再無聚緣內搖,趣外奔逸則身心泰然,安住於覺性上,無住生心,如此「妄心息、真智現」也!
謝謝諸子效鸞,余退!
本堂正主筆司三菩薩再降:
示:恭送內門紫竹寺觀世音菩薩回駕!
再示:善哉!三才合、理法入,得嘉讚也!諸子可知其妙。
註:
聚緣內搖:心識在內在各種因緣的聚合中動盪不安。
趣外奔逸:向外馳求奔逐,指心識向外境攀緣。
無明:又叫做無明支,佛教術語,名煩惱的別稱,為明的相反詞;為十二因緣之首位,一切苦之根本。因對法界不如實知見,所以造作顛倒的行為;即闇昧事物,不通達真理與不能明白理解事相或道理的精神狀態。亦即不達、不解、不了,而以愚癡為其自相。泛指無智慧、愚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