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觀音鸞訓-『靈明覺性』

靈明覺性.jpg

乙巳年五月初八期

本堂正主席觀音佛祖降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詩:

內外明徹引心燈,

法身清淨無無明;

含容空有如來性,

菩薩道上向天行。

示:佛有三身「法身、報身、化身」,「法身」是萬法之本體,而「報身、化身」則是其之所呈現相貌與作用。所謂:「體、相、用三位一體;法、報、化三身合一」,吾人本也三身齊備,不即不離,總不出一念心之範圍。

法身」本自空寂,周遍法界,含容空有,能生萬法,無染無著,亦無一物可得。只緣眾生迷故執此色身,心存一切法及執一切相,則不了自心空寂,不知不覺不免輪迴生死,千百劫難逢正法。吾人今生得此色身,幸聞如來正法,當要在此生窮盡一切力,悟得本來自心即不染習,心念不起,「天堂、地獄」何生之有也!

凡夫常識心用事、昏昧無智,貧窮困頓皆由妄識心成之;而知者內外明徹,燃心燈照見一切法,明明白白、清清楚楚,即入如來正知見悟後起修,未悟之時,明明有六趣,心是生滅;是煩惱,悟後空空無大千。

由凡入聖,即須息業養神,餘習漸滅,直至識心清明般若生,悉知「四大皆空、五蘊非有」,當下頓然明悟,靈明覺性時照三身齊備,了本是心,無心為道。若無識自靈明之性,學法無益,覓佛不得也!

註:

靈明覺性:靈覺,就是靈明的覺性,是我們的本體心靈,佛經中稱為真如佛性法性本覺等等,名稱雖然很多,都是指我們本來的覺性。「觀靈覺,即菩提」,菩提,譯為道或覺,也就是佛陀當初成道所證得的正覺妙果。

文章標籤
觀音鸞訓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鳳邑觀音堂 的頭像
鳳邑觀音堂

鳳邑觀音堂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