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觀音鸞訓-『萬法唯心』

萬法由心.jpg

乙巳年四月十六期

本堂正主筆司三菩薩降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詩:

不取不捨向內修,

心外無佛莫遠求;

八萬四千塵勞盡,

三千大千任遨遊。

示:達摩祖師云:「心者萬法之根本,一切諸法唯心所生,若能了心,萬法俱備,猶如大樹所有枝條及諸花果,皆悉依根。若了心修道,則少力而易成;不了心而修,費功而無益。故知一切善惡皆由自心,心外別求,終無是處。

吾人無明心,生成八萬四千塵勞煩憂,出自於本體中應現「六根」,亦名「六賊」,由此「六賊」擾動身心,因「貪著」,苦惱由小而大,積集無數塵垢,四處瀰漫,波濤萬里,覆蓋光明自性,滅沒生死海,輪轉「六趣」了無盡期!若有人能斷其本源處,即眾流皆息得解脫。轉「六識」為「六波羅蜜」;「八識」成「四智」。亦以「六根」清淨,不染「六塵」,即度煩惱河,逍遙可期,三千大千世界任爾遨遊。

三界業報亦唯心所生,本若無心,即出三界了生死,能制「三毒」,即無塵勞擾心,智慧常生,則無念無相無住,不起誑妄,用自真如性觀照一切法,不取不捨,於相離相,知一切相皆虛妄,都無定實,幻無定相,又知萬法唯心,才能捨外塵相,回歸本心,息「分別、執著」;破「無明」;除「煩惱」;別「二障」;顯「真道」,故經云:「離一切相,則名諸佛也!

此示

註:

六趣:也稱為六道,輪迴眾生依其生存狀態分成天、人、阿修羅、地獄、惡鬼、畜生六種,合稱為「六趣」。

六識:是依著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,對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境,能產生見、聞、嗅、味、觸、知等了別作用的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、意識等六識。

六波羅蜜:是佛陀所教導的六種修持,能幫助修行者從凡夫的此岸,到達涅槃的彼岸。它們分別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修行這六度,正好對治人性的慳貪毁犯瞋恚懈怠散亂愚痴

1.布施波羅蜜:布施是給予,包含財施、法施、無畏施,能培養慈悲、慷慨的心,為眾生帶來利益。

2.持戒波羅蜜:持戒是約束自己的身心,遵守戒律,避免不好的行為,培養良好的習慣和道德。

3.忍辱波羅蜜忍辱是指能夠耐心地忍受各種苦難,不發脾氣,不抱怨,培養包容和智慧。

4.精進波羅蜜:精進是指勤奮努力,勇往直前,不懈怠,不斷提升自己的修為。

5.禪定波羅蜜:禪定是指專注於心,消除雜念,達到清靜、安定的狀態,培養專注和穩定。

6.般若波羅蜜:般若是指智慧,能夠洞察事物的真相,了解一切現象的因果關係,達到智慧的圓滿。

六波羅蜜是菩薩修行的基本功,也是達到涅槃的關鍵。修行者能夠通過這六種修持,逐漸提升自己的修為,達到無我、無相、無執的境界。

八識:藏識,就是我們所做的善惡的種子,都藏在第八識裡頭。你種善因,就結善果,種惡因,就結惡果,所以又叫做八識田佛法按照功能把心區分為八個部分來認識,即八識八識」,可以分為以下四類:

前五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

第六識意識

第七識末那識(意根)

第八識阿賴耶識(如來藏)

四智:大乘佛教術語,指佛所成就的四種圓滿的智慧:一大圓鏡智,二平等性智,三妙觀察智,四成所作智。也稱四智相應心品,又簡稱四智心品,通常會說佛是「四智圓明」。

二障:佛教術語,指的是煩惱障所知障

煩惱障:字面意思是因為煩惱而造成的障礙,指對自我身心現象無法如實了知其為無常、苦、空、無我的無明,引發對於三界種種法的執著貪愛,故而生生世世在三界六道之中不斷的生死流轉輪迴,無法解脫,不能證阿羅漢果,不能入無餘涅槃。

所知障:字面意思是所知不足、智解被遮蔽造成的障礙,也是無法成就佛陀一切知的障礙。這個障礙可理解為二乘覺者的業之習氣,說一切有部又稱為「不染污無知」。

文章標籤
觀音鸞訓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鳳邑觀音堂 的頭像
鳳邑觀音堂

鳳邑觀音堂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