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觀音鸞訓-『無相佈施』

無相布施.jpg

甲辰年十一月十七期

本堂功過司城隍尊神  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詩:

聖凡兼顧佛法修,

去除煩惱萬般愁;

無相行道得究竟,

回歸自性永無憂。

示:秋去冬來,歲月匆匆,北風起寒夜霜凍,萬象寂寥,不免令人覺得惆悵萬千!一年又一年,隨著歲月流逝,眨眼間,甲辰年葭月又過了一大半,恰似江水向東流一去不回,回首來時路,頻添幾許愁緒掛心槽,空悲歎!何如行道高!敢問諸君人生年歲日增,可有智慧增益乎?

曾聞人言:意欲拋棄謀生之業來捨身修辦道,當然其之初衷甚佳,除需具足堅毅奉獻之道心,亦要經濟許可,衣食無慮之配合方有可能。然現實狀況若遇逆境,難保道心不退一而貫之,最後落得兩頭空。是故,「聖凡雙修」方為善美之道。

年關將至,諸佛子每年都在寒冬送暖佈施奉獻,其功莫大,值得嘉讚,可積善添福不在話下,但須量力而行即可。證道歌云:「住相佈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。」即謂:佈施不可著相而為,當然佈施其功莫大,但住其相可享人天福報;而心無所求之無住相佈施,才是無量無邊。

修身亦復如是,著相修行,有限之增進,所獲得之福報,亦屬「有漏」,將有享盡之日,唯有無相修行,入本心不離自性,回歸圓明本真,方稱「真功德」;亦謂「無漏德」。著相修行,百千劫落輪迴;無相修真,剎那間回本覺,諸佛子善悟之!

此示

註:

:,佛教術語,即煩惱結縛,反義字為無漏。在佛教中,將慾漏有漏見漏無明漏四者,合稱四漏。具備這個特徵的,稱為有漏法

有漏的意思,是會讓人「產生煩惱」者,追根究底來說,就是我們的身體本身。從最簡單的例子來看,當身體不適時,我們會感到各種不悅,更會因為感到自己身體的越來越衰退,而心情上大受影響。

文章標籤
觀音鸞訓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鳳邑觀音堂 的頭像
鳳邑觀音堂

鳳邑觀音堂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