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『心鏡常明』-觀音鸞訓

心鏡常明.jpg

甲辰年六月初四期

本堂正主筆司三菩薩  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詩:

萬象森羅影現中,

明鏡染污善惡充;

性相一如真心顯,

諸行無常本即空。

示:世間萬有,無時不在變化當中,過去擁有,剎那失去;現今存有,未久亦將幻滅,諸行無常萬法皆空,吾人還在痴夢於變化無常之世間,去追求永恆不變,用盡心機來挽留所擁有之萬物,卻是煩惱之根源,可憐眾生放任無明覆蓋真如,本末倒置難以解脫,亦是眾生六道流轉往復不休之因。

修行無它,全在念心下功夫,而本能為悟道之方。六祖云:「不識本心學法無益」,若修行方向偏離、方法錯誤,二執不放,不論修真幾載春秋,只是盲修瞎煉而已!其之所行背道而馳,談「究竟」焉得成就?

吾人心識不明,難見本覺,因識心累業,三障諸煩惱生之,帶業受執,無有是處,天堂與地獄只在迷悟間,悉由自心而造,是故,華嚴經云:「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也。」

古之聖賢知體用一如性相不二,而顯發真心,心鏡常明,鑑物無礙,雖身處紛擾世境,不為境風所動,隨處令心寂然澄明,纖塵不染,照見十方法界真相,森羅萬象現影,去除根塵相應之妄識覺受,回歸本來清淨本性可期也。

此示

 

註:

:梵語叫做菩提,是覺察或覺悟的意思。在事障上,一切煩惱,伺隙侵人,惟至聖能隨緣省察,不為所困,是覺察義;在理障上,凡夫痴迷,顛倒執著,惟至聖能朗然徹悟,燭照無遺,是覺悟義。

究竟梵語,形容至高無上之境界,或對事物徹底極盡之意。

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】:四句話將人的心比喻成一個書畫家,可以彩畫世間上的風景、花卉、人物、昆蟲、魚鳥等等。人的念頭源自於「心」,有善的念頭,會把自己畫成一個慈悲、通情達理、明白是非的人;有惡的念頭,會把自己畫成一個魔鬼、一個貪、瞋、嫉妒、愚癡無明的人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觀音鸞訓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鳳邑觀音堂 的頭像
    鳳邑觀音堂

    鳳邑觀音堂

    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