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觀音鸞訓-【得與失】

得與失.jpg

本堂主筆司三菩薩降:

詩:

盲人瞎馬臨懸崖,

豈識眼前有禍災;

不覺回頭來止步,

粉身碎骨剩屍骸。

示:吾人因逐利追名之心作祟,所以如斯於紅塵苦海中打滾掙扎,自成年曉事之後,則計較得失之心更烈,所謂之:「為達目的,不擇手段」是也,然而得失心過重,往往都要換來失望之後果,故有人爭執計較一生,常因未達理想則含恨而終。

亦有人縱然是爭奪許多之財富與權勢,可是樹敵良多,或因奸謀巧奪費盡心機百般煎熬,易得滿身之病糾纏,權位高者高處不勝寒,時時刻刻都怕人鬥爭橫奪,晝夜往往坐臥難寧;而擁有財富者沉迷聲色犬馬之中,戕害體軀百病纏身纏身不算,還日夜提防盜匪竊盜之劫奪。

因此計較得失之人,「」其下場皆非善果也!祇因為如此,世人於塵閱盡人生百態之後,始覺「人生無常」,得失之間,且苦樂不一,苦苦之執著,還是一場春夢,不如修行去好修身學道,如果肯用心去研悟了澈人生無常而淡泊名利,捨卻貪慾者,那才是真正開悟之覺者,定可擺脫輪迴之網牢,倘若有心修行,卻仍然時時之計較名位得失,那豈非一場徒勞。

修行者要「低心下氣,虛懷若谷;容人所不能容,忍人所不能忍」,受盡苦楚寒霜之考驗,始能道心堅定向道邁進,不是要汝處處與人爭執、攀高財勢易取假位,無踏實之位愈高,摔下來穩死無疑,在懸崖孤樹枝之高位,墜落下去乃不拔之深淵也!希吾人多用心細悟之。

此示

文章標籤
觀音鸞訓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鳳邑觀音堂 的頭像
鳳邑觀音堂

鳳邑觀音堂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