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觀音鸞訓-『緣起性空』

緣起性空.jpg

乙巳年八月初九期

本堂正主席觀音佛祖降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詩:

秋分夜雨寒意來,

諸賢護法會仙台;

瓜月普施真圓滿,

陰陽兩利脫苦崖。

再詩:

觀音聖訓渡迷濛,

菩薩妙法不俗同;

代天宣化功莫大,

拔苦離淵復元郎。

示:瓜月已殘秋分過,寒露將臨中秋近,一場秋雨一場寒。夏日炎暑漸退,進入秋高氣爽之季節,觀此天地循環顯象生滅有序,學佛修法,當知如何在因緣生滅有為法中,透澈緣起性空之宇宙真理,觀色相之妙有,知其本性是空,故言:「色不異空;空不異色。色、空本不二,更深觀悟出不生不滅無為之真性,由生滅門中進入真如門,一乘法門開,般若智慧自開來,乃諸佛子今生修學至關重要之一門功課,其餘者,皆如身心客塵,何來罣礙?

觀音聖堂矗立南台三十有餘,著書立說闡理渡眾,苦海慈航普釣良賢登覺路,諸天聖真期期闡教揮鸞諄諄教誨,無不企盼芸芸眾生聞法知修,緣登彼岸,回歸圓明自性

觀音妙法正等正覺,有緣者,悟後起修識自本心,見道成佛,超凡而入聖;無緣者,聞法依然故我,視若罔聞,業力追循復墜九幽之地無疑也!眾生人人本具如來智慧德相,只因妄想、執著不能證得。諸子長期薰修佛法,漸去習性,功深行滿,有朝妄盡心澄,自可「無所從來;亦無所去」復元郎。

另瓜月間,除卻慶祝中元二品地官赦罪清虛大帝萬壽及慶讚中元普渡,諸生皆能善應法會事宜,虔心表露,上下一志,讓先靈及孤魂都能聽經受偈,法會十分圓滿,陰陽盡歡,吾佛與諸真同感欣慰,亦修子藉法會而得甘露法雨潤心!此示。

註:

緣起性空:是佛教的核心教義,意指世間萬物皆由因緣和合而生(緣起),然而,這些事物並無固定不變的自性,一切都是空(性空)的。簡而言之,這表示事物依賴條件而存在,當條件離散,事物也隨之消亡,因此沒有一個永恆、獨立的本體存在。此觀念能幫助人們破除執著煩惱,以超脫的心態看待無常的世界。緣起」和「性空」是一理之兩面,兩者是相融相契、不可分割的。從緣起見空,因為有眾多因緣,所以一切法都無自性;因為無自性,所以才能隨緣而現。從空見緣起,正因為了知諸法空性,才能看透事物的無常與無我,進而理解一切法皆是緣起生滅的過程。認識到事物的無常和無我,能幫助人們擺脫對人事物產生的執著和貪嗔痴煩惱。透過緣起性空的觀念,人們能掙脫思想的束縛,以更廣闊、超脫的心態面對生活。了悟緣起性空則是通往內心平靜與解脫的道路。

正等正覺:是大乘菩薩的別號,小乘聖者,阿羅漢、辟支佛稱為正覺,但是沒有正等。他是覺悟了,沒有錯,真的是覺悟了,見思煩惱斷了。為什麼不能稱正等?等是等於佛。雖然斷見思煩惱,他用的那個心跟佛的心不一樣。不一樣在哪裡?佛用真心,他還是用意識心。阿羅漢、辟支佛、權教菩薩都是用意識心

文章標籤
觀音鸞訓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鳳邑觀音堂 的頭像
鳳邑觀音堂

鳳邑觀音堂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