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音鸞訓-『體無群相』
乙巳年閏六月廿六期
本堂副主席二菩薩降
詩:
法舟渡眾造蓮臺,
悟淨圓覺絕塵埃;
身心客塵從此滅,
寂靜輕安上金階。
示:堪忍世界無明眾生易生偏邪知見,總以為物質世界一切是真,不識其乃吾人「如來藏」所生之虛幻相而已!吾人卻對虛幻之影像妄認為真實,當違背了吾之「我執」,「煩惱」隨之而來,順吾心則歡喜,生貪愛;意逆了吾心則憎恨,起憎惡。「苦受、樂受」皆是苦,無法識苦根源,容易心外求法,殊不知「心外無法、法外無心」,心外求佛永不見佛,終究一無所獲徒勞一生。
須知「體無群相」,但不拒諸相,發揮吾人之自性本無形無相,能隨因緣而生諸相,但不礙諸相之顯現,故言「性本無心因境有」,由不變之本體,顯現多變之諸相。
凡夫眾生只在「變」之上用心,一直束縛其中無法解脫,可是真正之知者,卻能由多變之相,覺察不變之體;亦即在多變生滅之世界,體悟出不生不滅不變之真心,故能時時刻刻以淨覺心取靜為行,由澄諸念,覺識煩動,靜慧發生,身心客塵從此永滅,便能內發寂靜輕安,此乃「圓覺三法」之奢摩他,與老子所云:「夫物芸芸,各復歸其根。」歸根曰:「靜」,是謂「復命」,實乃同言,回歸圓明清淨覺性是也!
此示
本堂正主席觀音佛祖降
示:瓜月休鸞,一切事宜盡力周全即可!桂月初二期秋分日再動桃柳,別不多囑,吾佛退!
註:
體無群相:虛空的本體是什麼也沒有,什麼形相都沒有,空空如也,沒有一切諸相。
圓覺三法:又稱圓覺三觀,指的是《圓覺經》中提到的三種修行觀法,用以證悟菩提。這三法分別是:奢摩他、三摩缽底、禪那,各具不同的修行方法和目標。
以下是圓覺三法的詳細解釋:
1.奢摩他觀:意譯為「止」,主要在於止息心念,使心念專注、寂靜,進而證入涅槃。這是一種透過靜止心念來達到解脫的方法。
2.三摩缽底觀:意譯為「觀」,著重於觀照如幻的現象,並證悟這些現象的本質是虛幻不實的,從而達到清淨的境界。這是一種透過觀照現象來證悟空性的方法。
3.禪那觀:意譯為「思惟」,不執著於寂靜的狀態,也不執著於如幻的現象,而是透過深入的思惟,證悟中道的實相。這是一種透過思惟來體悟真理的方法。
這三種觀法並非單一存在,而是可以互相配合、交錯運用的。將這三觀單獨或重複使用,可以形成二十五種不同的修行方法,稱為「二十五清淨定輪」。《圓覺經》偈頌云:「所謂奢摩他、三摩提、禪那,三法頓漸修,有二十五種。十方諸如來,三世修行者,無不因此法,而得成菩提。」這說明了圓覺三法是所有佛陀和修行者證悟菩提的根本方法。
夫物芸芸,各復歸其根:意思是說,萬物紛繁雜亂,最終都將回歸其根本。 這句話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循環往復的自然規律,也體現了老子「道」的思想,即萬物皆有其本源,並最終回歸本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