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觀音鸞訓-『心無所住』

心無所住.jpg

乙巳年三月十八期

本堂副主席二菩薩降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詩:

心外求佛路偏差,

緣生幻有鏡中花;

悟得本來無一物,

回歸清淨妙蓮華。

示:眾生具有之真如本無所住,然因境緣遂生其心,此妄心亦攀緣心,不覺觸境是,妄認萬法為,更境上住心,猶似猿猴捉月翳眼生花,不知一切諸法從心所起,心有所住即為「妄念」,六塵競起,宛如浮雲來去不定,生滅無有休止,念念相續,身心世界亦然。

緣生幻有,剎那無常,悟得真性即無所住、無所念、無所行、無所應,即般若生,當下煩惱無,更無罣礙。凡夫常生其心,名之為「」;頃刻心滅,名之為「」,實源不二。諸子當知是假名,無有「實體」;無有「內外」,亦是非有;亦是非無。菩薩與佛未曾生心;未曾滅心,名之為「非有」、「非無」。

是以持心學法,則心法具「」;不持心學法,則心法具「」,只在「」與「」之別矣!佛法之法要,並非如世人之奢望解決世間法一切假相之需,

而是令世人聞法開悟,漸次革習心性得渡。正法入心,煩惱得以究竟;心入法界,照法清虛離緣止,觀照起心動念時之我,都是「六根」觸「六塵」所生之虛妄而已!獨存能知之覺性,始終不動搖。

性本無心,普周法界,而心本無一物,卻能顯無量無邊之相,含容空有,知意識心不住,則根塵清淨,心清淨回歸本心,六根不染萬境,真性常在,湛然常寂,光明圓滿,才是真我主宰,亦人人本具之自性清淨圓明體也!諸子悟之。

此示

文章標籤
觀音鸞訓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鳳邑觀音堂 的頭像
鳳邑觀音堂

鳳邑觀音堂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