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觀音鸞訓-『常自觀心』

常自觀心.jpg

甲辰年九月廿七期

本堂副主席地藏王菩薩  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詩:

無明種子在心中,

緣起緣滅色相空;

有朝垢盡光始現,

念念覺悟萬法通。

示:人之所以有三世生命不斷生死流轉,就是十二因緣無明名色六入老死」,相續輪轉循環之結果。無明是生死之本根,亦是煩惱之由來,諸佛以無明為父;貪愛為母,「無明貪愛」皆是眾生之別名。其實「無明」與「真如」本一,「無明」經修行修除了五蘊之我執,與無始無明之煩惱,找回自我顯真如,使流轉生死有了圓明之期。

惜哉!眾生沉淪幻海迷昧多世,不識本具價值連城之「牟尼寶珠」,亦不願相信擁有此稀世珍寶,而任其蒙塵,一再流浪無法解脫。此寶珠雖受累劫塵垢所覆,其光暫失,有朝機緣至,逢正法修性心;去塵欲悟本真,讓寶珠沐浴法華聖音,塵盡光生,復初本元有期也!

真如歷萬劫而不壞,於四聖未有所增;處六道亦未有所減,故曰:「在聖不增在凡不減」,永遠俱足。隨緣不變;不變隨緣之自性功德,人身寶貴,貴在知修;修性圓明,明於曉悟

人之起心動念於「」,何者不是真如妙用?對念頭時而智慧觀照,無「」;無「」之境界,「無相無念無染無著」即菩提

不住於六塵境上,知心空不見相則離迷悟。諸子可有常自觀心了本是心是心是佛佛在內不在外即佛即心」也。

此示

註:

六道與四聖:

地獄界、餓鬼界、畜生界、修羅界、人界及天界稱為六道,而聲聞界、緣覺界、菩薩界及佛界稱為四聖

文章標籤
觀音鸞訓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鳳邑觀音堂 的頭像
鳳邑觀音堂

鳳邑觀音堂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