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菩提心要』-觀音鸞訓
甲辰年六月廿五期
本堂正主席觀音佛祖 降
詩:
返觀內照悟真常,
利益群生道宣揚;
正法潤心三業淨,
止念還虛萬世昌。
示:「儒、道、釋」三教之法,不離心性之修,即是將累劫來受習性與執念污染之靈性,於得逢緣入正教法門,深心受持正法潤心,次第修進,回復本即清淨之光明自性。
有為曰:「修命」,無為即「修性」,「性命雙修」乃從有為世間法進入無為之出世間法,乃超生了死不二法門。
修心之道,在儒曰「正心」,在道言「煉性」,在佛則「明心」,法門雖異,殊途同歸,但心法無二,心外無法,法外無心,萬法盡在自心悟道潛修,不在表相,不可言說論斷,無法思量計度,惟憑真修實煉,常住法界,別無它途。
末法之秋,「道、魔」並降,除卻宿俱「善根、福德、因緣」外,要聆聞「菩提心要」難也!多數心上生心,身外覓佛,著相而修,皆非正道;亦有身在道場,卻心存「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」之享受,無法割捨,習性纏縛,終難見道。
三界唯心,萬法唯識,以虛心應自然,道自歸之,則千思萬縷任來去,如如不動,知而不隨是「真工」,任它外行擾動,內心無搖,真如起,念念真如,故心不在焉,視而弗見;聽而弗聞,以外照而顯其形,內觀而洗自心,即誠則靈,靈則明,垢盡光生;三業淨,止念還虛;妄不生,性定靈明,頓見「如來」無疑也!
再詩:
瓜月修鸞桂月開,
慶讚中元普渡來;
如流歲月轉眼過,
邁力修持絕塵埃。
再示:歲月如流,瓜月將臨,循例休鸞,待桂月初一期桃柳再動,於此期間,吾堂舉行慶祝中元二品地官赦罪清虛大帝萬壽;並舉辦「慶讚中元普渡」,以莊嚴隆重為宜,只要諸子與善信真情流露,定可陰陽兩利圓滿無礙。吾佛別不多囑矣!
此示
註:
如如不動:如於真如,是不動、寂默、平等不二、不起顛倒分別的自性境界。因是如理智所證得的真如,故說如如。就是真正看破了、證悟了諸法的事實真相、真理。這個時候,心不會隨著這些境而動,不會受任何的影響。順境來了,也不會高興;逆境來了,也不會傷心,始終是一個心態,這叫如如不動。
名聞利養:即名聲遠聞和以利養身的意思,也就是欲求知名度高和貪求財富之利益。人若貪求名利,則易陷於名利之大海,難以自拔,故佛教行者,宜深戒之,以免喪失清淨菩提心,而阻斷成佛之路。
五欲六塵:五欲指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等五種慾望。《大智度論》説:“五欲無利益,如狗啃骨頭。”又説:“五欲如逆風舉火把,風吹焚自身。”“諸欲樂甚少,憂苦毒甚多,為之失身命,如蛾赴燈火。”這都是説明五欲之於人,為害甚大。
六塵指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等六種境界,是能引起感官與心靈感覺、思維的對象,因為它們具有污染情識的作用,有如塵埃一般,所以稱為“六塵”。
一般將奪取生命的惡鬼神稱為“魔”,佛教將“魔”的意義延伸,凡是一切能殺害我們的慧命,不論是來自外界的障礙,或是由自己身心所產生的擾亂,都名之為“魔”,並且常常以“魔障”稱之,以強調它們對聖道的障礙作用。我們在日常修道所遇到的第一重魔障,便是五欲六塵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