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觀音鸞訓-【修身積善】

修身積善.jpg

鳳邑觀音堂主筆司三菩薩降:

詩:

死死生生似不平,

因因果果判分明;

在生若覺多行善,

亡故功德伴汝行。

示:吾人在世數十寒暑之人間歲月,來去匆匆,應知「行功立德;修身積善」、「諸惡莫作;眾善奉行」,方能無罣無礙;銷因了果,不再受一切塵緣業障之牽,虛靈獲得永遠之自如,若不覺修持積德者,恐受自身於二六時中所種下之劣因衍生之後果,來斷配操持魂魄況淪於六道之中繼續輪迴,一日劣因不再造,則後果方斷絕,否則,因因果果將隨著定律之循環不休矣!

所以,一切功果之論判,皆是以吾人在生時所作所為而下斷言,並非是亡故之後,陽間後人藉著種種法會、功德懺之助力而可改變者也!當然,陽人對於亡者之善力迴向所獲得之功德迴響,亦非全無,但是助力有限,縱然陽人對於亡故長上厥盡人子之孝道無虧,可嘉可勉,但若是陽人行功十分亡者袛得三分,其餘七分仍屬陽人自得,因此,要靠亡後陽人來為自己積德,其力甚微,況且,如果後人不為汝行功迴向,豈非所有盼望頓成夢幻泡影,故而,還是趁著三寸氣在,有用人身,盡力行施。

所謂:「萬般帶不去,唯有業隨身」不要帶惡業隨身,應帶善業隨行有道云:「縱歷千百劫,所作業不亡」,罪孽隨身,無人可擺脫,須輪迴世間,一直至有善功可解,方能銷清,相對者,功德隨身,無人可奪取也,是故,吾勸世人,宜著重於生時之修持積德,切莫依賴亡故後人之助力,自性自渡自修自得,要享極樂之逍遙自在,還是「修行」一途也!

此示

文章標籤
觀音鸞訓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鳳邑觀音堂 的頭像
鳳邑觀音堂

鳳邑觀音堂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