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介紹解說 (53)
- Dec 20 Wed 2023 09:40
本覺本有,不覺本無-佛學用語
- Dec 13 Wed 2023 10:16
末法-佛學用語
【末法】-佛學用語
佛法是在佛入滅後一千年傳到我們中國的,所以佛法傳到我們中國是在像法二千年的時期,佛法是在漢朝漢明帝時傳入中國,從那時開始就是像法一千年,到了唐朝仍然是在像法期中,到了宋朝就開始是末法一萬年,到了明朝、清朝時早己經是末法了,現在還是在末法的時候。
凡一佛出世,則以其佛為本,立正為本,立正法、像法、末法三期。
一、正法期:正者即證也,佛雖去世而法儀未改,有教有行,有證得果位者,是為正法時期,佛滅度一千年間為正法期。
- Dec 13 Wed 2023 10:11
大智若愚-道學用語
- Dec 08 Fri 2023 11:05
六神無主-道學用語
【六神無主】-道學用語
六神無主:六神乃意、魂、魄、性、靈、元神之合稱,其等無法自主,心神不定,心神不寧,精神狀態不安定。形容心慌意亂,拿不定主意。
另解
六神無主:其六神,道家認為人的心、肺、肝、腎、脾、膽各有神靈主宰,所以稱為六神。形容驚慌著急,沒了主意,不知如何才好。
- Dec 06 Wed 2023 11:57
五欲六塵-佛學用語
【五欲六塵】-佛學用語
一般將奪取生命的惡鬼神稱為“魔”,佛教將“魔”的意義延伸,凡是一切能殺害我們的慧命,不論是來自外界的障礙,或是由自己身心所產生的擾亂,都名之為“魔”,並且常常以“魔障”稱之,以強調它們對聖道的障礙作用。我們在日常修道所遇到的第一重魔障,便是五欲六塵。
欲,指對於特定對象產生希望欲求的精神作用。
五欲指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等五種慾望。《大智度論》説:“五欲無利益,如狗啃骨頭。”又説:“五欲如逆風舉火把,風吹焚自身。”“諸欲樂甚少,憂苦毒甚多,為之失身命,如蛾赴燈火。”這都是説明五欲之於人,為害甚大。
- Dec 06 Wed 2023 11:52
三心四相-佛學用語
【三心四相】-佛學用語
三心就是過去心、現在心、未來心。過去如幻,是空。現在稍縱即逝又馬上成為過去進入未來,也是空。未來如幻如化,仍然是空。
此三心即是壇經所說的三際。三心是既然空,那空性在我們的本性上所起的作用就是空。三心是空,去三心活在當下就是超越了時。
三心了不可得,空無自性,無所得故,應當離,不應生心貪著自性可得,自性空性不可得故,故名離三心。
- Dec 03 Sun 2023 21:19
人身三寶-道學用語
【人身三寶】-道學用語
人身有三寶,三寶者,乃指人之「精、氣、神」是也,可謂精氣神即是人之精華、精髓、生命力。三寶具足者,可呈顯出精神飽滿、生命力旺盛,更可保固生命健康且長壽無虞。反之,不懂護身、養生,甚者不惜元氣而縱情縱慾無度者,待三寶耗損衰竭,恐體弱、氣虛,諸病叢生而難以苟活生命。
吾人須知,欲修煉大道,則有賴精氣神,煉三寶以復始,待三寶充盈,可以返老還童,使人常精神奕奕。蓋人之元精不虧,則性命長久;真氣不洩,則元神自生;更須懂得由攝精以固氣,守氣以凝神,安神以還虛。且能由神煉為純陽之體,由精化為純真之氣,由氣還到清靜之虛,如斯三寶不壞,永固性命,但盼人人皆能真知保全三寶之對於修性修命之重要性,而知所安守不渝。
觀「鹿之守精門,龜之守氣息,鶴之守神於靜。」此三者各契合長壽之竅門,以致於皆享天年,可作世人效仿養生護命之借鏡。然人居萬物之靈長,且具有精氣神三寶,倘若能知養氣以凝神,神守玄關,氣養丹田,神定氣守,不使妄念妄識擾心,不使情慾傷神,可長保身健心寧,想活百歲亦無難。無奈世人大多易受「酒、色、財、氣與七情六慾」所侵、所耗、所奪。試問自身不顧而迷世情,自性不修而違天命,甚者受六根引生六塵而嗜染不已,上述最是蠱惑身心,沉溺喪志,虛耗精神,久受習染,將斲喪性靈與敗壞身心甚矣。凡修而迷妄於物情慾利、而意亂情迷者,既已干擾精氣神,此心恐難安靜的下來,不靜,與修格格不入,想修,恐亦徒勞無功。
- Jun 17 Sat 2023 13:59
午時水的功效與用法
【午時水的功效與用法】 端午節是台灣重要的民俗節日,「端」是開始的意思,每年 農曆五月初五是為「端五」,按照曆法五月正是「午」月, 因此「端五」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現在的「端午」。 【何謂午時水】 午時水,亦稱純陽水、龍目水,指端午節午時(上午11時至 下午1時)的水,在井或乾淨水源的地方取水。因端午節是 一年之中陽氣最旺的日子。 閩臺多處地方在端午節則有儲存午時水的習俗,人們在中午 從井中或河中打水,裝入瓶中或甕中再放於陰暗處,俗信水 質極佳,可長時間保存,不變質發臭。 裝好午時水後,可以將午時水放在陽光下曝曬至少30分鐘, 吸收陽光的正能量,加強功效。要是碰到下雨天,則可放在 騎樓、車棚等遮蔽物下,一樣可以達到效果。
【午時水功用】 有地方認為洗用或飲用此水可解熱、瘦身、明目、進補、避 疫癘等有益健康的功用。 在臺灣閩南語有些端午俗諺鼓勵在飲用或洗此水,如「飮午 時水,使人不肥亦美」、「洗午時水,無肥亦美」認為可瘦 身;「午時洗目睭,明到若烏鶖」認為以此洗眼可以幫助視 力;「午時水飲一嘴,較贏補藥吃三冬。」認為飲水可勝過 長期持續進補。鄉民還會排成長龍陣去井邊取午時水來泡茶 ,將此茶稱為「午時茶」。 在宋朝就有文獻紀錄宋朝人特地去取陰曆五月初五中午的井 水來洗澡的風俗,如溫革《瑣碎錄》:「五月五日午時取井 花水沐浴,一年疫氣不侵。俗採艾柳桃蒲,揉水以浴。」
【午時水用法】 淨屋:用碗盛好午時水,再用榕樹或艾草沾取午時水,從屋 內往外灑,去除家中穢氣。 淨身:午時期間,沾取午時水,從頭頂、臉、脖子、胸部慢 慢往下輕拍,如同拍除身上霉運,達到淨身目的。 泡澡:裝一碗午時水並加入些許艾草、菖蒲,再取一碗陰陽 水(沒煮過的水混合煮沸的熱開水),將兩者倒入浴缸泡澡 ,可以保平安。 飲用:相傳飲用午時水,可以治病或得到好運,用午時水泡 的茶、釀的酒也能趨吉避凶。
- Jun 06 Tue 2023 16:01
農曆古月令
【農曆古月令】十二月份之名詞
1.立春雨水迎【端月】(農曆一月或正月)
古稱「端月」,端乃開頭之意,故一年之始謂之「端月」。此月包含立春、雨水兩個節氣及春節一個節日。立春和雨水,是二十四節氣中前兩個節氣;而春節則是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。
2.驚蟄春分迎【花月】(農曆二月)
古稱「花月」,此月百花爭放鬥豔,在古代習俗中,將二月二日定為「花朝節」,又名「撲蝶節」。臺灣民俗信仰中,二月有土地公及觀世音誕辰,各地祭祀活動熱鬧非凡;民間還有賽笭鴿、放風箏等休閒活動,是農閒時期的生活重點。
3.清明穀雨迎【桐月】(農曆三月)
古稱「桐月」,為台灣地區桐花開盛開之月。而中國的梅樹在三月即盛開梅花,故稱此月為「梅月」;另因北方的麥子在三月變黃,故亦稱「麥月」,與台灣地區有所異同。在三月最重要的民間活動,為清明節掃墓,為中國人慎終追遠的傳統美德。在臺灣民間有所謂「三月瘋媽祖」,由此可見慶祝媽祖誕辰的熱鬧情況!
4.立夏小滿迎【梅月】(農曆四月)
古稱「梅月」,為台灣地區梅花開盛開的季節;而中國四川省盛產桐樹,到了四月枝頭便開滿了花,故稱此月為「桐月」,與台灣地區有所異同。至此將漸進夏季,在古代,立夏是頗為重要之節氣,皇帝皆會率領百官行「迎夏之禮」;民間則有吃「七家粥」、「七家茶」、「嚐三新」等民俗活動。四月還有「浴佛節」及「王船祭」等重要民俗活動。
- May 25 Thu 2023 13:58
三十三觀音
- May 15 Mon 2023 14:41
誦讀經典時之讚子
【誦讀經典時之讚子】
「戒定真香讚」、「爐香讚」、「蓮池讚」等讚子都是諷誦者在誦讀經典前,或迎請諸佛菩薩加被,或禮讚諸佛功德圓滿的虔誠心意,讚子有如前導,將誦讀者導向清淨平和的氛圍,隨著讚子的內容起觀想,也能將意識調到最接近經典的頻率,以契合經典的教示。
【戒定真香讚】全文
- May 14 Sun 2023 15:18
爐香讚的由來及意義
【爐香讚的由來與意義】
一、由來與意義
佛陀時代有一位聖者富耆那尊者,他證得阿羅漢果後,想回去度他的父親與兄長。因此他回到故鄉放缽國,向父兄說法,父兄雖然心生歡喜,也想要見佛陀,但佛陀遠在舍衛國,怎麼能見得到呢?後來他們在家中設了壇,準備一個香爐,點上香,向舍衛國方向遙拜佛陀,希望佛陀實現他們的心願。當時,佛陀正在舍衛國講經說法,感受到他們的祈禱祈求,便運用神通抵達放缽國,向他們說法,佛陀未必以肉體色身顯化,但祂必然會因信徒的祈禱而降臨。因此,後人在法會之前,會先播放爐香讚,點上香,誠心懇求諸佛菩薩親臨道場,就是爐香讚的由來與意義。
香,可以有燒香、燃香、花香、 塗香 等方式,甚至包括「心香一瓣」;讚,有稱讚、讚頌的意思。因此,在佛門課誦中,為了表達讚頌佛菩薩及佛陀教法之殊勝等,傳統儀式中會用先用「香讚」來表達敬意。
- May 10 Wed 2023 11:03
一甲子60年是怎麼來的
【一甲子六十年是怎麼來的】
【排列組合】
一甲子等於60年,是由天干與地支組合而成,天干與地支其陽對陽(即單數對單數);陰對陰(即雙數對雙數),依序排列組合,表示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相結合,按順序組配成六十對,完成一循環為一甲子,即60年。例如:歲次甲子年為第一年,而癸亥年就是第六十年了。
- May 07 Sun 2023 10:25
淨三業神咒與真言
【淨三業神咒與真言】
【淨三業神咒】
【咒文】
身中諸內境。三萬六千神。動作履行藏。前劫並後業。願我身自在。常住三寶中。當於劫壞時。我身常不滅。誦此真文時。身心口業皆清淨。急急如律令
- May 07 Sun 2023 09:27
白衣觀音大士靈感神咒
【白衣觀音大士靈感神咒】-(白衣神咒)
白衣觀音大士靈感神咒全文:
南無佛。南無法。南無僧。南無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。怛垤哆。唵。伽囉伐哆。伽囉伐哆。伽訶伐哆。囉伽伐哆。囉伽伐哆。娑婆訶。天羅神。地羅神。人離難。難離身。一切災殃化為塵。南無摩訶般若波羅蜜
- May 06 Sat 2023 14:24
經咒的梵語發音與翻譯問題解說
【經咒的梵語發音與翻譯問題解說】
【發音問題】
經咒的梵語發音,一直是諸多宗教門派爭議許久的共同問題,發音的「對」與「錯」,是沒有一確定的答案,畢竟真正懂得梵文、梵語的修行者不多,因此,梵文及梵語抄錯、翻錯、念錯之事,在所難免。
- Apr 30 Sun 2023 22:06
求籤與解籤
【抽籤與解籤】-介紹解說
【抽籤由來】
「抽籤」是占卜一種形式。占卜術源遠流長,占即占卦,卜即卜筮。抽籤形式約出現在唐代,有個小故事:「在唐代當時益州有一烏蠻族的術士,名叫閉珊居集,曾用四十九枝細竹片來占卜吉凶,這便是抽籤的開始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