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介紹解說 (96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開經偈-介紹解說

開經偈.jpg

《開經偈》是佛教徒在誦讀佛經前所念誦的偈文,其目的是讚頌佛法的殊勝難得,並發願深入理解佛法真義

《開經偈》全文

無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萬劫難遭遇;

文章標籤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常用回向偈之十一-介紹解說

11回向偈.jpg

偈文《藥師經》後附)

佛光注照。本命元辰。災星退度,福星臨。

九曜保長生。運限和平。福壽永康寧。

文章標籤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常用回向偈之十-介紹解說

10回向偈.jpg

偈文(西方發願文)

稽首西方安樂國,接引眾生大導師。

我今發願願往生,唯願慈悲哀攝受。

文章標籤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常用回向偈之九-介紹解說

09回向偈.jpg

偈文

我今稱念阿彌陀,真實功德佛名號,

唯願慈悲哀攝受,證知懺悔及所願。

文章標籤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常用回向偈之八-介紹解說

08回向偈.jpg

偈文

世界和平,人民安樂。

正法久住,法輪常轉。

文章標籤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常用回向偈之七-介紹解說

07回向偈.jpg

偈文

願以此功德,普及於一切。

我等與眾生,皆共成佛道。

文章標籤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常用回向偈之六-介紹解說

06回向偈.jpg

偈文

願以此功德。莊嚴佛淨土。

上報四重恩。下濟三途苦。

文章標籤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常用回向偈之五-介紹解說

05回向偈.jpg

偈文(文殊師利發願經)

願我命終時,盡除諸障礙,

面見阿彌陀,往生安樂剎。

文章標籤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常用回向偈之四-介紹解說

04回向偈.jpg

偈文(普賢菩薩行願品)

願我臨欲命終時,盡除一切諸障礙,

面見彼佛阿彌陀,即得往生安樂剎。

文章標籤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常用回向偈之三-介紹解說

03回向偈.jpg

偈文

十方三世佛,阿彌陀第一,

九品度眾生,威德無窮極。

文章標籤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常用回向偈之二-介紹解說

02回向偈.jpg

偈文

願生西方淨土中,九品蓮華為父母,

華開見佛悟無生,不退菩薩為伴侶。

文章標籤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常用回向偈之一-介紹解說

01回向偈.jpg

偈文

願以此功德。莊嚴佛淨土。

上報四重恩。下濟三途苦。

文章標籤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回向偈-介紹解說

回向偈.jpg

回向偈」是佛教中用於將修行功德回向給他人或眾生的偈頌。其中最常見的是「願以此功德,莊嚴佛淨土,上報四重恩,下濟三途苦,若有見聞者,悉發菩提心,盡此一報身,同生極樂國」。此外,也有其他形式的回向文或偈,內容可針對不同的回向對象,例如超渡往生者冤親債主祝願親友健康等。 

廣泛使用的回向偈:

內容:願以此功德,莊嚴佛淨土,上報四重恩,下濟三途苦,若有見聞者,悉發菩提心,盡此一報身,同生極樂國。

文章標籤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心經持誦須知與功效-介紹解說

心經.jpg

般若波羅蜜多心經:簡稱"心經"

持誦《心經》注意事項包括選擇安靜、專注的環境,以恭敬心唸誦,並在唸完後進行功德迴向。其功效則涵蓋了身心靈各方面,如消除業障、增長智慧、化解災難、轉變心境,以及幫助開悟證果。

持誦注意事項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大悲咒持誦須知與功效】-介紹解說

大悲咒.jpg

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簡稱"大悲咒"持誦《大悲咒》需要虔誠、持戒並具備大悲心。其功效包括淨化身心、消災解厄、增長福報、延年益壽,並能使人獲得心靈平靜,臨終時隨願往生淨土。

持誦須知

發心與願力:誦持者應發廣大菩提心,誓度一切眾生,並抱持平等心。

文章標籤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白衣神咒】

白衣大士神咒.jpg

白衣觀音大士靈感神咒簡稱白衣神咒

咒文】:

南無佛。南無法。南無僧。南無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。怛哆。唵。伽囉伐哆。伽囉伐哆。伽訶伐哆。囉伽伐哆。囉伽伐哆。娑婆訶。天羅神。地羅神。人離難。難離身。一切災殃化為塵。南無摩訶般若波羅蜜。

文章標籤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如何解讀「經」文 -介紹解說

解讀經文.jpg

佛經是誰寫的?

佛經佛陀的弟子記錄、結集出來的。佛陀去世之後第四個月,他們在王舍城外的七葉窟,將佛陀的一生所說的言教結集起來,當時大迦葉尊者為主席,由阿難誦念出來,最初結集的是阿含經分為四種阿含長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雜阿含

經典是法寶,見經如面佛,佛教徒非常重視經典受持讀誦。在大乘佛教中有十種修學經典的方法:書寫、供養、施他、聽聞、讀、受持、說、誦、思惟、修習,稱為「十法行」。這十種學習經典的的方法,若對照三慧的進展,前八項屬於「聞慧」,第九項是「思慧」,第十項是「修慧」,如此次第修學,可穩定慧學的基礎。

文章標籤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淨天地神咒】-釋義

淨天地神咒.jpg

《淨天地神咒》也被稱為《淨天地解穢神咒》,是道教常用的神咒,主要用來淨化環境、驅除邪祟、清淨身心,並有延年益壽的功效。此咒語透過召請神靈、掃蕩污穢的氣息,以達致環境與身心的潔淨,並在科儀中用來灑淨壇場、淨化法器。

神咒全文:

天地自然。穢氣氛散。洞中玄虛。晃朗太元。

文章標籤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淨壇神咒】-釋義

淨壇神咒.jpg

《淨壇神咒》是道教儀式中的一項重要咒語,用以潔淨法壇、掃蕩妖氛,使神靈降臨。此咒通過觀想金鐘、法雨、法鼓等祥瑞景象,祈求大道光明照耀,並召喚護法神將, 藉由神明的力量,來淨化道場,驅除邪穢,召請神明降臨,讓道場變得莊嚴清淨,適合進行科儀或修行。

咒語內容:

太上說法時。金鐘響玉音。百穢藏九地。群魔護鶱林。天花散法雨。法鼓振迷沉。諸天賡善哉。金童舞瑤琴。願傾八霞光。照依皈於心。蚤法大法稿。翼侍五雲深。急急如律令。

文章標籤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咒語與真言】-介紹解說

咒語真言.jpg

咒語」和「真言」在佛教中是同義詞,都指具有特殊力量的語句,是佛菩薩的秘密語言,用以表達願望或修持。在梵語中,它們分別稱為「陀羅尼」(總持)和「曼怛羅」(真言)。陀羅尼指總攝一切義理的長咒,而真言則是指簡短的咒語或種子字。

咒語與真言的關係

同義詞: 在佛教語境中,「咒語」、「真言」和「陀羅尼」常被視為同義詞,只是翻譯上的不同。

文章標籤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