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觀音鸞訓-『觀照自心』

觀照自心02.jpg

甲辰年九月初六期

本堂副主席二菩薩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詩:

身處紅塵不染泥,

妄盡還源最清奇;

空花亂墜翳在目,

般若觀照苦海離。

示:所謂之「翳眼空花水中月」,乃源於世人在身處塵緣,雲煙為假相所迷,在觀念上或心理上起了執相,習慣於用自己之個性角度來審視度計世間之一切人、事、物,只要吾人心存「主觀偏見自私」之意識,就無法認清事實真相

然,「心本無生因境有」,因境故心惟有用般若觀照自心,直至妄盡心澄,真如本覺常住不動,方可離一切相而得真自在。就因吾人迷於幻境,不知「四大本空五蘊非有」,任令妄心念念遷流,剎那生滅,為心所縛;為相所纏,致痛苦無明何有盡期,其實,紅塵一切苦趣,皆由菩提清淨,心中因虛浮妄想所凝結而感之幻境,迷時是有;悟了實無,譬如:翳眼見空花,花處即是空處,空花因翳而生,但清淨自性本無空花,離相智慧生,迷濛自散,內心光明獨照,妄念消融,智生妄消,何須再來滅花而別取空也。

宇宙萬事萬物皆不離「」三位一體,「」不二,「」一如,「法身報身應化身」三身亦然,猶如波浪與海水是一不是二,見波浪則知其之本源為海水,翳眼見空花,當下則知此相非真,乃隨因緣生滅之虛幻相而已,知幻即離,當體即空,已證妙明本覺,故金剛經云:「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。」既然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」,無明幻相豈存乎?

諸子聽經聞法聆訓,乃人生心靈一大饗宴,當要將文字般若進入觀照般若,而達實相般若,契入本心,回歸自性是盼!

此示

文章標籤
觀音鸞訓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鳳邑觀音堂 的頭像
鳳邑觀音堂

鳳邑觀音堂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