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音鸞訓-【心無所求】

拜神禮佛.jpg

鳳邑觀音堂副主席二菩薩降:

詩:

此心是佛若無疑,

配合虔誠德善施;

有日功圓成正果,

逍遙聖域樂無期。

示:有人不願修持道德用功去研悟真理,且昧及良心做事,但卻拜神禮佛甚虔,究其原由,乃在良心不安諸事遭遇挫折之時,即去求神託佛,盼望仰仗神佛之力,可為自己銷障解厄,類此等人,儘管其用心良苦來懇求神佛,皆事與願違!

拜神誠;奉佛虔,逢神佛聖誕佛辰,備三牲酒禮敬獻於壇前;抑或聘梨園、戲團等來為神佛祝壽;或早晚按時焚香叩拜,都未定可算是善行也!如果心無所求之行,還有微善,倘若是心有所求之行事,此與買賣無異,況且「」乃是勸人修身養性學道行功立德聖真,世人縱然有事急求神佛,豈可不分而默許靈佑乎?

其實,修行學道積善者,天地鬼神無刻鑑察中,一善一惡之起心動念,皆難逃如電之天目也!善人有殃犯厄,若其功足以抵劫,自然天佑其身脫卻劫數,不用求神佛,吉神自化解矣!反之,一念為非,起心動妄來求神佛,那怕是發下「乞丐大願」,諸聖真亦無福消受,乃遣凶神惡煞降誅其身也!

是故,拜神禮佛之虔誠,與明理之修持,乃兩般事也!動機不善之敬仰仙佛,仍與作惡不二,所以要盼望神佛佑庇,何不如自己修身,將仙佛之垂訓用心研悟,起而行之,自己即神即佛,人生之諸般苦遇,自然去之於無形也。

此示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觀音鸞訓
    全站熱搜

    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