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觀音鸞訓-『諸法空相』

諸法空相.jpg

癸卯年六月廿二期

本堂正主筆司三菩薩  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詩:

苦執假相實迷茫,

物我皆空悟真常;

調伏心性塵不染,

花開見佛妙中藏。

示:經云:眼見於色而不著於色,非是眼見而是心見,心知曰:「視之不見」,無見之見,方為真見,故云:「眼不見為淨」。真正之目明,是能透視心靈,所謂「眼見還迷,心澈是悟。」耳聞於聲卻不染於聲,其聞非是耳聞而心聽,心知曰:「聽之不聞」,無聞之聞,是為真聞,故云:「耳根清淨」。真正之耳聰,是能傾聽法海之音,本無形無相、不言不語,視之不可見;聽之不可聞,唯人俱足本能契天地,憑虛心以應自然。聆聽法界無量清淨音聲,若能內觀其心,心無其心;外觀其形,形無其形;遠觀其物,物無其物,唯見於空,則可見,如來自現矣!

知心者,遇境常能降伏其心,尤能制心偏差於未發;防蔽端缺失於未然。深知心之妄動,為禍災之根源,故,守其心調其性,禍自滅之於無形。心無起心,嗔怒不生;心常柔和,善體天慈,處處謙卑,時時包容,則清淨無憂;再去人我離四相,煩惱無從而生。

凡人為世間庸俗塵牽糾纏,易受誘惑而沉淪於五音五色之中,只為追求短暫欲樂之覺受,卻不知迷境生心而憂悲苦惱!吾人身處歷緣對境中,須煉就「視之不見聽之不聞;見境知幻,不為所動」之修為,故,不為境相所擾,知「諸法空相」,塵埃何來哉?迷心染塵曰「凡夫」,知心離相為「聖者」,是聖是凡,由人自擇之。

此示

 

文章標籤
觀音鸞訓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鳳邑觀音堂 的頭像
鳳邑觀音堂

鳳邑觀音堂

鳳邑觀音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